爱心账号
机构名称:南安市慈善总会
对公银行:泉州银行南安支行
银行账号:0000002707130012
我要捐赠
慈善聚焦
“中国慈善第一人”黄仲咸:不给子女留遗产,散尽家财做慈善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8/11/30 16:25:45

黄仲咸纪念馆内,一面感谢信铺就的墙吸引了很多参观者的目光。

 

人物名片

    黄仲咸(1920年1月-2008年7月30日),码头镇仙都村人。著名的爱国华侨、企业家、银行家、慈善家。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的创立人,“金母鸡”捐助模式的首创者。几十年来,黄仲咸捐资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公益事业,累计资金额达6亿多元人民币。

 

  一顶用了30年的帽子、10多万封学子寄来的感谢信……在今年4月份正式对外开放的南安市黄仲咸纪念馆里,曾被誉为“中国慈善第一人”的黄仲咸老先生生前的影像资料和遗物悉数展出,令无数到纪念馆瞻仰的人肃然起敬。
  他是一位亿万富豪,却和高高在上的形象相去甚远,在乡亲的口中,他是非常熟悉而又亲切的“黄爷爷”,更是一位“散尽家财”做慈善的大慈善家,也是南安慈善的先行者和引路人。

  从上世纪50年代末受邀回国开始,黄仲咸老先生有着高瞻远瞩的胸怀,把慈善为怀作为家族传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他知道,慈善不仅是回馈社会、捐钱那么简单,还可以教育下一代如何实现既定目标、如何用钱、如何做人。正如其子黄湘江所说,“父亲培育的艰苦创业、爱国奉献的家风,我们要继承下来,这是我们家族终身受教的珍宝”。

远渡重洋

 

 

白手起家成侨界之光

 

      1920年1月,黄仲咸出生于南安码头仙都村一个贫农家庭。7岁上学之后,他还要干农活,上山砍柴,并做些小买卖帮补家用……

  1935年,15岁的黄仲咸远赴海外,开始异国创业路。黄仲咸的第一站是印尼的一个小岛——万嘉县,他是这个岛上第一个中国人,他的生活从给人做农活、养猪、当水手开始。

  “只要能够赚钱,什么苦活累活我都干!”黄仲咸没有一丝难受,之后的事实证明,正是少年和青年的这段奋斗史给黄仲咸的性格打上了一层难以磨灭的底色——时刻保持节俭勤奋的品格,从未忘记底层生活的艰辛。

  1948年,黄仲咸接手经营大哥手下的一个农场。之后,看到船运业是印尼的朝阳产业,黄仲咸组建起自己的船队。1960年,黄仲咸组建了自己的银行——大众福利银行,并逐渐将产业扩大到纺织业、房地产业。

  在千岛之国,黄仲咸靠能吃苦、敢打拼,靠诚信为本,靠能抓准商机,稳扎稳打,涉足的行业涵盖日杂小店、农业、航运业、纺织业、造纸业、银行业、房地产。他做一项,成功一项,尤其是银行业,使他大有斩获,资产呈几何级数增长,最终成为华侨界之光。

  “他常说,做生意没有资本是难以起步的,白手起家靠的就是信用,信用是他最大的资本。”黄湘江在回忆父亲时说,父亲在生意场上的很多小事,也一直影响着他的兄弟姐妹。

应邀回国

 

 

首创“金鸡母”捐助模式

 

    1959年,黄仲咸应邀回国,参加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国庆观礼。目睹新中国成立后祖国的巨变,也看到了家乡落后的面貌,黄仲咸遂捐款资助家乡兴建仙都小学,以此开启了他近半个世纪捐资公益的善举。1990年,黄仲咸创建了“南安市黄仲咸教育基金会”,开始把慈善事业从自己的业余活动变成正式的职业。

  成立黄仲咸教育基金会不是一个偶然,那是他长期海外生活亲身体验后得出的“教育强国”理念,“父亲经常要出国考察,发觉外国人尊重他是因为把他当作日本人,这让他心中激愤不已,国弱民受欺,国家一定要强大,这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的培养,于是捐资教育成了他后半生的主要事业”。

  1998年,黄仲咸在事业如日中天时,毅然变卖了海外所有财产回国。2000年定居厦门,专心做公益。2004年,为了进一步扩大捐资助学的力度和覆盖面,黄仲咸创建了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

  次年,他再次作了一个重大决定——黄仲咸和夫人在厦门市公证处立下遗嘱,除了留给几名子女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外,他将其在海外打拼近70年积攒的财产(时值5亿多元人民币)全部捐赠给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

  基金会运用南安、厦门两座必利达大厦等财产从事物业租赁和理财投资等,实现“自我造血”,获得源源不断的资金收入,持续为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作奉献。黄仲咸把这一模式形象地比喻为养“金母鸡下金蛋”。

  至今,黄仲咸先生及其创立的基金会捐资教育、文化、卫生、扶贫救灾等社会公益事业累计6亿多元人民币。


散尽家财

慈善精神万古流芳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年少的艰苦生活和创业的不易,给黄仲咸的性格打上了一层难以磨灭的底色——时刻保持勤俭节约的品格,同样也成为黄仲咸家风传承几代的生活准则。

  一顶帽子用了30年,一张床用了50年,衣服大多是从地摊上买来的便宜货,一件衣服穿了十几二十年也舍不得换,手上戴的也是几毛钱一副的劳动手套……黄仲咸的个人生活,近乎苦行僧般清苦。

  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是黄仲咸的八十大寿花了80元操办。中国人都很重视八十大寿,但是黄仲咸摆摆手说不要浪费,没有任何操办的意思,最后亏得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凑了80元买个生日蛋糕,黄仲咸的八十大寿才算有了点生日气氛。

  “我们周围老板的孩子都是穿戴名牌、出门豪车接送、头等舱,但我们没有名牌,出门也没有豪车,从来都是经济舱,我父亲也都是这样。他用行动告诉我们该怎么做,所以如果还那么奢侈的话就不好意思了。”黄湘江说。

  黄仲咸有6个孩子,大儿子在香港做小生意,二儿子在印尼当货车司机,三儿子在基金会担任副理事长,四女儿和五儿子同住厦门,六儿子在吉隆坡做公益事业。

  六个子女没有一个像黄仲咸那样创下大事业,父亲的遗产他们也不能继承。对于子女的将来,黄仲咸说:“你自己奋斗,我不管你。”他的理由是:“40年来我从东印尼跑到雅加达,发现做大事业赚大钱的,都不能过代。”

  尽管黄老先生一生捐资建楼无数,却没有一座写上自己的名字,大多以家乡“仙都”命名(他去世后,基金会和受赠单位为了纪念他,将一些学校大楼命名为“仲咸楼”)。黄仲咸曾说,他最大的财富就是八闽大地学子寄来的那10多万封感谢信。

  2008年,黄仲咸先生在厦门与世长辞,但他一手创办的教育基金会和他的爱国奉献精神还在源源不断地帮助、影响着更多人,他的名字将永远为人们所铭记。